台灣就如同風中之葉一般,這塊土地的歷史發展,似乎顯現出一個道理,那就是,雖然外國勢力的介入造成被支配、剝削的情況,但同時也會刺激發展,如果自溺短視,只會導向孱弱不振的孤立之途。 期盼大家更深入了解自身的歷史後,或許能以更充分的自信和自尊,面對台灣的命運,因為未來,無論在處理對中國或是國際關係上,台灣所面臨的挑戰,其本質將與過往如出一轍。

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

蘋論:馬的動機令人憂心

馬總統不顧違反過去黨政分離的諾言,堅決要選黨主席,當選後其結果會對哪些政策產生衝擊呢?怎麼改變現狀呢?
如果馬兼主席,確實能大刀闊斧改革國民黨令人非議多年的弊病,像是黨產、黑金、地方派系、宮廷文化、老朽昏庸……那麼馬的兼任能得到民眾支持,即使最終因黨的積習難改而失敗,也會得到同情與讚揚。

傾中政策恐後果嚴重

例如,國民黨200億元的黨產問題,已嚴重損及民主政黨公平競爭的重大原則,也讓人質疑買票之風盛行。
馬在4年前接任黨主席時,提出黨務革新宣示「黨產歸零」。但4年來根本毫無動靜,國民黨依舊坐在金山銀山上,與負債累累的其他黨做不公平競爭。就像開法拉利跑車的與騎單車的比快,讓人深深不齒。
對馬兼主席更嚴重的擔憂是馬的兩岸政策。1年多來,為討好中國,馬在各個領域全面退卻:不准達賴來、不紀念六四、不見王丹、不做實兵演習、被動抗 議國際把台灣列入中國一省、不再提一中各表、疏遠美日、連民主基金會都改組並改變功能、不碰中國的人權,威權,貧富不均,疾病和生態破壞等問題。
如今他又要擔任黨主席,表示他可以用黨主席的身分在第二任總統任內去中國訪問,享受胡錦濤接待吳伯雄的規格,以國共政黨(民間團體)關係為由秘密談判,而不受政治體制的監督與制衡。
如果馬打的是這個主意,那麼很可能會造成台灣分裂,撕裂好不容易形成的中華民國共識,成為台灣罪人而遺臭萬年。
我們反對馬兼黨主席的最重要理由就是,國共平台的談判,馬做為總統具有否決權,顯示出總統的超黨派高度,並可形成一個緩衝的安全氣墊。

立院被掌控如何監督

如果馬自己跳下去擔任黨主席,就得自己上桌與對方談判;我們應該相信馬總統還是馬主席呢?立院又在他掌控中,如何為人民監督呢?
黨主席的決定就是總統的決定,立法院又已是他的立法局,媒體也大面積被收買,那時我們怎表達對兩岸政策的反對呢?
是不是被迫只能上街頭流血對抗了呢?難怪要先修改《集遊法》了。這些疑慮請馬總統說明白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